一、《桂东扶村朱氏族谱》所记载的远祖世录都是以宋宣和五年(公元1123年)二举及第进士、文林郎士洵公之手揖为蓝本,六修以前的族谱都只记载了买臣公以后的各世祖宗世录。
二、《受姓始祖》出自《桂东扶村朱氏五修族谱.卷二》之“友健祖”世录中。属于目前各类《朱氏族谱》中记载较为详细的朱姓世录,特别是六十世买臣公以前各世都有详细的记载。但与我房记载的世录有一些区别,在这里只做参考。
三、《桂东扶村朱氏族谱》记载自买臣公至今有74代[买臣公至讳诚公(五经公)为32代],平均28年繁衍一代。《桂东白竹朱氏族谱》记载自买臣公至今有95代[买臣公至诚公(五经公)为44代],平均22年繁衍一代。两谱在五经公世录之前区别较大,本次修谱因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更深入调查(特别是赴原祖居砀山调查),因此有待两族后人调查修正。
四、关于《桂东扶村朱氏五修族谱.卷二》中所记载友健祖世录的相关问题。《桂东扶村朱氏族谱》所记世录与友健祖房所记世录虽然都是买臣公之后裔,但在买臣公之曾孙博公世录之后已有明显区别:①友健祖《受姓始祖》中所记载八十三世为熹公(买臣公二十三代嗣孙),熹公(1130-1200)为南宋之名人,先居婺源(今江西婺源),后居福建建阳。买臣公殁于公元前115年,熹公殁于1200年,两公相差1315年,而《受姓始祖》中只记录了23代,平均57年一代,不符合常规。②《受姓始祖》记载“一百O七世堂霖(买臣公四十七代嗣孙)生四子,为福建江州上杭开基之祖。友健祖之孙福琳、福兴[出生于公元1446年(明正统十一年)]从福建迁广东乳源县辽水,友健祖之九世嗣孙上贤公自康熙辛卯年(公元1711年)徙居江西崇邑(地名欧家洞乌石垇)。从熹公出生(1130年)到福兴出生(1446年)历经316年,记载繁衍了至少35代(其中三公至友健祖之间世录已遗失几页),每9年为一代,这证明记载明显有错。而我桂东扶村朱氏先祖五经公讳诚世居安徽砀山,其曾孙讳埙在后唐明宗时任广州节度使,天成末(公元929年)北归时卒于曲江(今韶关),其子二毗公定居汝城,为汝城朱氏始祖。毗公第十五世孙京公在宋朝时迁徙桂东,为桂东扶村朱氏开基始祖。由此可见,我京祖和熹公同为南宋之人,京祖也不可能是熹公的直属后裔。③我辈查阅老谱记载,没有发现老谱记载中有关友健祖与我桂东扶村朱氏的近缘关系,只发现同是买臣公之后裔。为何列录在五修族谱第二卷,现因参修《五修族谱》的宗亲均已过世,已无从考证。为了保持老谱原意,现继续把有关友健祖篇章收录其中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