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2
朱氏源流考略
3
4
 
1
1

    中华大地,先秦三代有数千方国,经数千年衍变迁移,融汇流贯,数千方国演成现代五十六个民族,一万多个姓氏。 在一万多个姓氏中,朱氏系赫然大姓,位列第十四位。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,总人数已超千万。对朱氏这样的望族著姓,有必要弄清其来龙去脉。
    观澜索源,振叶寻根,朱姓之根安在,源何处?据考查,其源有七说:

    一、“邾”去邑为朱
    相传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,第五子名安,大禹赐曹姓。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,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(今山东费、邹、滕县等地),建立邾国,附庸于鲁国。邾国又作邹国,亦称邾娄,建都于邾(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),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(今山东邹县东南纪王城)。至战国中叶为楚所灭,邾国遗族以国为姓氏,就是邾氏,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。
    二、小邾亦为朱
    “邾”与“小邾”, 同为鲁附庸国,邾国、小邾国失国后,均将邾姓去邑为朱。《通志·卷二十七》云:“小邾亦出邾挟之后”、 “小邾国亦为楚灭,其遗族亦改邾姓为朱”。《通志·都郡略》云:“小邾即藩县,隋以其为滕旧都,故改藩为滕县,今隶徐州”。
    三、渴浊浑氏、可朱浑氏(均为鲜卑族复姓)改为汉字单姓朱氏。
    渴浊浑、可朱浑均为代北地区姓氏。北魏孝文帝时,将其姓改姓为朱。《通志·民族略第六》云:“朱氏有三:邾子之后去邑为朱;又渴浊浑氏、可朱浑氏并改为朱。可氏出自代北(今辽东),又居怀朔。‘可朱浑’为代北三字姓,北魏南迁后,孝文帝将三改为一字姓,取其中间“朱”字为姓。因当时朱姓在中原、山东等地已开始大盛,附其时势也。”
    四、春秋时有宋氏易朱
    据《后汉书》载,后汉名臣朱晖,字文季,系南阳苑人。晖先做卫土令,升为临淮太守,再后升为尚书令。其先祖姓宋,即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(商纣王的庶兄),春秋时,诸侯灭宋,其后裔逃至砀(今安徽砀山县),改宋氏为朱氏。《柬观记》曰:“其先宋微子后也,以国氏姓。周衰,诸侯灭,奔碣,易姓为朱,后徒于苑也。”
    五、朱虎为朱姓之祖
    据《史记》载,传说虞舜帝有臣名朱虎,其后裔始姓朱,故有人尊朱虎为朱姓第一人。清人张澍《姓氏寻源》亦云:“舜苫有朱虎,则朱姓远矣。”这样看来,帝舜时代已有朱姓。
    六、古天子朱襄氏所简改
    据《路史·后纪》及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等有关资料所载,另一支朱氏出自上古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,后简改为朱氏。
    七、尧帝儿子丹朱之后,以祖名为氏
    据《尚书》及《元和姓纂》等资料所载,朱姓出自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尧的儿子丹朱之后,以祖名为姓,称为朱氏。
    以上七种说法中,以舜帝时代的朱虎为最早姓朱,但因朱虎的后裔无资料可考,所以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》及《通志·氏族略》等书均认为朱氏出自曹姓,系由“邾”去邑而形成,朱挟(曹挟)从而也就成为朱姓的始祖。现代也以这种说法占主导地位。

1
1